來源:中國教育報
作者:石玉
時間:2023-10-12 10:41:39
■中國共產黨百年政治智慧·精神譜系
人類探索太空的步伐永無止境。希望你們大力弘揚追逐夢想、勇于探索、協同攻堅、合作共贏的探月精神,一步一個腳印開啟星際探測新征程,為建設航天強國、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再立新功,為人類和平利用太空、推動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作出更大的開拓性貢獻。
——2020年12月17日習近平總書記致探月工程任務指揮部并參加嫦娥五號任務全體同志的賀電
2020年12月17日,嫦娥五號返回器攜帶月球樣品在內蒙古四子王旗預定區域安全著陸,探月工程嫦娥五號任務取得圓滿成功。嫦娥五號任務的成功實施,標志著經過幾代航天人的不懈努力,我國探月工程六戰六捷、連戰連捷,“繞、落、回”三步走規劃圓滿收官。習近平總書記在賀電中集中概括了“追逐夢想、勇于探索、協同攻堅、合作共贏”的探月精神。2021年9月,黨中央批準了中央宣傳部梳理的第一批納入中國共產黨人精神譜系的偉大精神,探月精神位列其中,成為中國共產黨人精神譜系中的一個重要坐標。
探月精神形成于中華民族九天攬月的偉大實踐
自古以來,人類就對古老而又神秘的月球有著無限的遐想。1959年1月,蘇聯發射了月球1號探測器,拉開了探月的序幕。隨后,越來越多的國家開展了以月球探測為主的深空探測,探月成為世界高科技領域極具挑戰性的重大活動,是體現國家綜合實力的重要指標。
2000年11月,《中國的航天》白皮書發布,其中一句“開展以月球探測為主的深空探測的預先研究”正式向世界宣告:月球,中國要來了。2004年1月,我國月球探測工程全面啟動。此后,中國在人類探月科技領域實現了從“跟跑”到“并跑”再到部分“領跑”的偉大突破。
2009年3月,嫦娥一號衛星按預定計劃受控撞月,為探月工程一期——繞月探測任務畫上了一個圓滿的句號,標志著我國已經進入世界具有深空探測能力的國家行列;2012年12月,嫦娥二號與國際編號為4179的圖塔蒂斯小行星由遠及近“擦肩而過”,最近交會距離不到1公里,首次實現了我國對小行星的飛越探測,成為我國第一個行星際探測器;2013年12月,嫦娥三號探測器成功落月,實現我國航天器首次地外天體軟著陸,并開展巡視勘察和科學探測;2018年12月發射的嫦娥四號探測器在人類歷史上首次實現了航天器在月球背面軟著陸和巡視勘察,首次實現了地球與月球背面的測控通信,率先在月背刻上了中國足跡;嫦娥五號則首次完成了地外天體采樣返回任務,為未來我國開展月球和行星探測奠定了堅實基礎。
中華民族正在一步步地實現九天攬月之夢。今年7月,中國載人航天工程辦公室公布了中國載人登月初步方案,計劃2030年前實現登月開展科學探索,并探索建造月球科研試驗站。在艱難的探月歷程中形成并逐漸豐富的探月精神,正引領著中國探月工程穩步快速突破,為人類探索浩瀚宇宙貢獻中國智慧、中國方案、中國力量。
探月精神激勵一代代航天人勇攀科技高峰
探月精神是無數航天人在探月工程中表現出來的追逐夢想、勇于探索、協同攻堅、合作共贏的精神面貌。它誕生于中國探月生力軍的奮斗實踐,是探月工程六戰六捷的制勝密碼。
探月精神是追逐夢想的精神。登上月球,既是中華民族的千年夢想,也體現了對中華民族偉大復興中國夢的追逐。探月工程首任首席科學家歐陽自遠院士曾說:“我的研究從一塊0.5克的月球巖石樣品開始?!边@是1978年美國向中國贈送的1克由阿波羅17號采集來的樣品。他將樣品切成兩塊,一塊用于做研究,另一塊保存起來。中國科研人員就在這0.5克月球樣品的基礎上展開研究,發表了14篇科研論文。這是中國科研人員首次“摸”到月壤,研究月球。2020年,嫦娥五號成功將1731克月球樣品帶回地球,中國終于有了自己的月壤。這讓歐陽自遠激動不已:“這是我們自己取回來的樣品,取得的成果又很有價值,所以我的心情跟當時完全不一樣?!睆?.5克月壤到1731克月壤,幾代中國航天人踩著堅定的步伐,將遙遠的攬月之夢變成現實。
探月精神是勇于探索的精神。中國探月工程敢走前人沒有走過的路,不斷地刷新著技術高度。嫦娥四號的月背軟著陸,當時被全世界視為不可能完成的任務。嫦娥三號任務成功后,作為備份星的嫦娥四號何去何從,成了讓航天人頭疼的難題。嫦娥一號衛星總設計師兼總指揮葉培建院士的想法是,讓嫦娥四號落在月球背面。然而,其他專家認為“沒必要冒這個險”,在月球正面著陸保險系數更高一些。葉培建據理力爭。在他看來,每走一步都要力爭創新,“無論是技術的進步還是人類探月事業的發展,都需要我們做一些‘冒險的事情’,真正去開拓、去創新,開辟新的天地”。最終,探月工程通過“鵲橋”中繼衛星架起了月背與地面的信息之橋,成功解決了這一難題,嫦娥四號成功著陸月球背面的馮·卡門撞擊坑,代表全人類首次實地揭開了古老月背的面紗。中國航天人秉承勇于探索的精神,一次又一次突破了人類探月和深空探測的難點。
探月精神是協同攻堅的精神。探月工程是由工程總體、運載火箭、多彈道奔月發射、月面無人自動采樣返回、空間推進系統、地月空間往返飛行軌道、月球樣品采集分裝、月球樣品返回引路、空間無人對接和樣品轉移、深空測控網、月球樣品科學研究等環環相扣的分系統項目組成的多學科高技術集成的、復雜的、規模龐大的系統工程。中國航天人協同多個研究領域,匯聚全國數千家單位、數萬名科技工作者,凝心聚力、形成合力,歷時17載,最終圓滿完成探月工程“繞、落、回”三步走的目標?!版隙稹钡拿看纬晒Ρ荚?、技術的每一次突破、探月工程的每一步跨越,都是團結協作的結果,是舉國上下、各行各業協同攻堅的成功典范。
探月精神是合作共贏的精神。探月工程是人類攜手探索宇宙的接力,它的起步受益于人類探月的經驗積累,它的突破屬于全人類的進步和財富。中國探月工程堅持和平利用、合作共贏的基本原則,主動開放部分資源,幫助搭載了多個國家的科學儀器設備,并將獲得的原始探測數據向全世界開放。嫦娥四號搭載了由荷蘭、德國、瑞典、沙特阿拉伯等國科學家參與研制的4臺科學載荷。2021年,中國國家航天局和俄羅斯國家航天集團公司聯合啟動了國際月球科研站項目,邀請所有感興趣的國際伙伴,共同推動人類航天科技發展和經濟社會進步。中國探月工程堅持合作共贏,充分體現了我國的大國擔當和大國胸懷,走出了一條探索浩瀚宇宙、和平利用太空的中國道路。
探月精神為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提供不竭動力
偉大實踐催生偉大精神,偉大精神引領偉大事業。探月精神是在新時代航天重大工程項目中凝結的寶貴精神財富,是偉大民族精神、時代精神與探月工程實踐相結合的成果。探月精神所迸發的強大能量,將激勵中華兒女以更加昂揚的姿態跨步走在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光明道路上。
探月精神啟示我們,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要堅持黨的領導。中國探月工程“繞、落、回”規劃的順利收官,不僅充分展示了中國的科技實力,更充分彰顯了新型舉國體制的優勢。探月工程的成功再次證明,中國共產黨始終是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最高政治領導力量。新時代青年要從探月精神中汲取力量,以黨的旗幟為旗幟、以黨的方向為方向、以黨的意志為意志,賡續紅色血脈,弘揚優良傳統,在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建設的火熱實踐中經風雨、見世面、壯筋骨、長才干。
探月精神啟示我們,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要勇于探索。探月工程以令人驚嘆的速度創造一個又一個新紀錄,推動中國探月科技達到世界領先水平,這離不開背后一支支敢于探索、善于開創的科研團隊。中國航天人面對浩瀚宇宙,面對復雜未知的地月空間環境,主動擔責、敢想敢為,一步步攻克技術難關,努力實現關鍵核心技術重大突破,使我國在世界高技術領域占有重要一席之地。新時代青年要跟隨探月工程的步伐,將實現中華民族攬月之夢的勇氣,融入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建設,勇立潮頭、銳意進取,以實干創造新業績,在推進偉大事業中實現人生價值。
探月精神啟示我們,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要敢于創新。探月工程取得的系列技術突破和成果,有力地促進和帶動了中國高新技術產業的發展和繁榮,成為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建設的新動能。建設世界科技強國、航天強國,不是一片坦途,唯有創新才能搶占先機。探月工程實現了多項創新,填補了一系列國際國內空白,充分體現了自主創新要敢下先手棋、善打主動仗的精神。新時代青年應以探月航天人為榜樣,敢于開拓新局面,善于發現新難題,堅持面向世界科技前沿、面向經濟主戰場、面向國家重大需求、面向人民生命健康,不斷向科學技術廣度和深度進軍。
仰望星空,腳踏實地。探月精神鼓舞新時代的奮斗者,特別是廣大青年,在自己的領域內做“逐夢人”,砥礪前行,奮力譜寫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中國夢的新篇章。
(作者單位系嘉興學院中國共產黨革命精神與文化資源研究中心)